ebitda

ebitda
為什么對外資公司來說,EBITDA比凈利潤重要?(1)

【推薦語】

采購必備財務知識,課程火了一期又一期,那些似乎晦澀的財務知識,還真是專業(yè)采購需要掌握的。

—宮迅偉/推薦

一個企業(yè)的財務報表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,現金流量表,利潤表,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,但除此以外,在大型的歐美跨國公司,企業(yè)的管理者或股東還需要看EBIT和 EBITDA。

另外,企業(yè)潛在投資者對這兩個指標也非常感興趣。

這兩個英文縮寫詞,對于大部分國內企業(yè)管理人員來說,可能比較陌生,甚至一些財務人員也不太熟悉,那么什么叫EBIT?EBITDA又是什么呢?

EBIT

EBIT是英文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的縮寫,即息稅前利潤,是指一個企業(yè)在未扣除支付的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。

即EBIT=凈利潤+所得稅+利息,EBIT的指標主要用來衡量企業(yè)主營業(yè)務的盈利能力,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企業(yè)的賺錢能力。



由于企業(yè)的財務報表內容很詳細,需要詳細閱讀三張表中的數據并分析才能得出各個企業(yè)的盈利狀況和運營狀況。單純的看凈利潤這一個指標,并不一定能夠看出企業(yè)的盈利狀況如何,而EBIT由于多了所得稅和利息,反而更加能夠體現出企業(yè)的盈利狀況。

這是為什么?

第一, 在不同的國家,企業(yè)所得稅率可能不同。

即便在同一個國家,有的地區(qū)由于當地政府為了招商引資,有稅收優(yōu)惠或者減免政策,而另外一些地區(qū)沒有,那么這些企業(yè)需要上交國家財政部門的稅率各不相同,對凈利潤就會有很大影響。

第二, 另外,根據中國稅法,普通企業(yè)的所得稅率是25%,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(yè)的所得稅率是15%。兩家同一個地區(qū)的企業(yè),如果利潤總額相同,一家是高新技術企業(yè),而另一家不是,那么他們在稅收上也有很大差異,最后造成凈利潤有差異。但這并不是企業(yè)運營管理的原因,有可能是因為行業(yè)不同,或研發(fā)投入不同等等其他因素原因造成的。

第三, 稅法上還有規(guī)定,企業(yè)的虧損,可以在今后五年內彌補。也就是說,即便當年盈利,而上一年又虧損,或者之前5年內有虧損還未彌補完,當年的利潤須先彌補之前的虧損,如果當年的利潤不足以彌補之前的虧損,企業(yè)還是不需要繳納所得稅。所以,如果兩個企業(yè)的稅前利潤相同,負債又差別不大,一個需要彌補之前的虧損,而不需繳納所得稅,而另一個企業(yè)不需要彌補之前的虧損,需要繳納所得稅,這樣就會造成是息稅前利潤、也就是EBIT區(qū)別不大,而凈利潤卻相差很多。

第四, 企業(yè)的資產負債率各不相同。有的企業(yè)負債率很高,每年需要支付很多利息給銀行或者債權人,而有的企業(yè)完全靠自有資金運營,不需要借款,也就不需要支付利息。

在銷售收入和總資產基本相同的前提下,一家自有資金很少、負債率較高的公司,利用財務杠桿進行融資來擴大經營規(guī)模,而另一家企業(yè),負債率很低,幾乎沒有借款,完全依靠自有資金經營的企業(yè),最后獲得了同樣的凈利潤,毫無疑問,肯定是負債率高的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更強,負債率高的企業(yè)EBIT的數據也更大。

所以,需要強調的是,凈利潤這個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應一個企業(yè)的盈利情況,除了凈利潤以外,所得稅和利息也是一個企業(yè)所掙到的錢,只不過支付出去了。

因此,在不考慮企業(yè)的資產結構和所得稅政策的影響下,EBIT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單純和直接的了解一個公司的盈利狀況。

同一行業(yè)里的不同企業(yè)之間,不管他們所在地的所得稅率有多大差別,或者資本結構有多大差異,都可以用EBIT這個指標來更為準確的比較盈利能力。而不同時期對同一個企業(yè)分析盈利能力變化,用EBIT進行對比分析,也比用凈利潤來做比較更加具有合理性。

EBITDA

EBITDA,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, Taxes,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。

即未計利息、稅項、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,EBITDA=凈利潤+所得稅+利息+固定資產折舊+無形資產攤銷+長期待攤費用攤銷。

EBITDA主要用于衡量企業(yè)主營業(yè)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,可以作為現金流量表的補充,相比較EBIT,多了折舊和攤銷兩項指標。

前面講到了EBIT比凈利潤多了利息和所得稅兩項指標,這兩項也是企業(yè)所掙到的錢,但是必須要支付出去。

而在EBITDA中,比EBIT又多了折舊及攤銷這兩個指標。這兩項看似企業(yè)應扣除的費用,但卻并不需要支付。

折舊和攤銷這兩項指標,雖然在財務處理上,作為費用需要在當期扣除,但實際這些費用都是企業(yè)前期建設的階段一次性投入的廠房和設備等等,并不需要在當期支付,所以實際這筆資金還是在企業(yè)的帳上的。

在有些企業(yè),這筆資金甚至有可能遠遠大于企業(yè)的凈利潤,這筆資金可以用來作為公司的運營資金,但是卻不能給股東分紅。

有些企業(yè),從財務報表上看,凈利潤是負的,似乎效益不是很好,雖然虧損不是很多,但是連續(xù)幾年虧損,卻仍然一直在運營,并沒有破產或倒閉的跡象,你可能很難理解。

當企業(yè)利潤總額已經是負數,則不需繳納企業(yè)所得稅,這時EBIT的值就取決于貸款的多少,如果這時企業(yè)的貸款又不是很多,那利息就很少,EBIT的值就接近于凈利潤,同為負數或略大于零。但一般EBITDA不會是負數,因為制造型企業(yè)的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很多,所以折舊和攤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。

但是如果一個企業(yè)的EBITDA都已經是負數,則說明這個企業(yè)虧損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了。

所以,對大型制造型企業(yè)來說,即便凈利潤是負的,但只要EBITDA是正的,而企業(yè)的應收賬款不是特別的多,資金鏈沒有斷缺,并不影響他繼續(xù)正常的運營,甚至也不影響股東的信心。

特別是現在互聯網經濟的時代,有的上市公司并不看重盈利多少,而關注銷售收入的增長以及市場占有率的提高,因為這些指標的提高對公司的市值提高有很大的幫助,而不是利潤。

另外,對于非財務專業(yè)人士或者企業(yè)管理者來說,財務報表中名目繁多的項目和專有名詞,可能看不太懂,但是只要了解了一個企業(yè)的EBIT和EBITDA這兩個指標,基本可以對這個企業(yè)的運營狀況大致有所了解。

本文作者:汪浩

徹底理解“EBIT、EBITDA與凈利潤 ”| 聯系與區(qū)別(2)

企業(yè)和我們個人一樣,一輩子都在為三種老板打工

我們都知道,大多數中產階級一輩子都在為三種老板打工:天天起早貪黑,操賣白粉的心拿白菜價的薪水——給老板打工;拿到工資條,發(fā)現每個月都少不了繳納個人所得稅——給政府打工;每個月到手的薪水還得省著點花,因為月底要還按揭貸款和利息——給銀行打工。其實企業(yè)也一樣。

為了準確的從債權人、政府和股東三個不同角度來度量企業(yè)價值,精明的會計師、投資家發(fā)明了EBIT、EBITDA與凈利潤。本系列文章分為三部分,重點解決的問題是:EBIT、EBITDA與凈利潤的真實內涵,它們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(qū)別,什么情況下選用這三個指標中的一個或者組合?

EBIT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)息稅前利潤EBITDA(Earnings Before Interest, Taxes,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)未計利息、稅項、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Net Profit, Profit after tax 凈利潤,稅后利潤一、企業(yè)收益蛋糕切給了誰?

在討論EBIT、EBITDA與凈利潤三個指標之前,讓我們來看看當企業(yè)盈利之后,這些收益究竟如何分配——收益蛋糕切給了誰?其實,每家企業(yè)的蛋糕都被三種人吃掉:

債權人——分得貸款利息政府——收繳稅收股東——分得公司紅利

當一家企業(yè)獲得了收益,第一步是產生“營業(yè)利潤” (Operation Income),企業(yè)利用這部分利潤支付債權人如銀行貸款的利息;接下來用剩下的利潤向政府上繳稅收;最后得到“凈利潤” (Net Income)。凈利潤(如果不考慮優(yōu)先股)就是持有這家公司普通股股東能分得的收益。

因此,這三個去向是所有企業(yè)所賺收益的必然歸屬。

這里講的必然歸屬并不一定是必須支付,更準確一點并不是所有三方都得支付,正如利潤表刻意排列他們的支付順序一樣,每個方面享有的優(yōu)先級是不一樣的:公司的債權人是優(yōu)先級最高的,無論企業(yè)賺錢與否,企業(yè)必須按貸款合同約定支付貸款利息;只有在公司賺得有利潤后,才向政府繳納所得稅。

如果當年企業(yè)虧損,就不用向政府繳納所得稅;股東只有在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才能分得(現金)紅利,但股東經過相互協(xié)商也可以決定不分享或僅部分分享(現金)紅利,把未分享的凈利潤全部或部分投入企業(yè)當中(形成留存收益)繼續(xù)壯大企業(yè)。當然如果當年企業(yè)凈利潤虧損為負,股東是分不到任何一塊蛋糕的??傊裕@三方面是根據自己的座次來分果果(蛋糕)吃。

EBIT、EBITDA與凈利潤這三個指標正好和收益的三個去向相匹配。

二、三大指標的真實內涵

EBIT息稅前利潤首先登場

EBIT——息稅前利潤就是企業(yè)的營業(yè)利潤, 它反映了企業(yè)主營核心業(yè)務的經營成果。

此階段的經營成果不會受到企業(yè)“資本結構”(簡單來說,就是企業(yè)的資本來源有多少是靠負債,有多少是靠股東的投資和再投資,這一資本結構決定了這個EBIT蛋糕怎么切)和“稅收”的影響。

因此,EBIT是上述三方面—債權人、政府和股東—總的分配來源,是一塊完整的大蛋糕。這是EBIT不同于其余兩個指標的顯著差別。

繼續(xù)把EBIT拆解來分析:它是由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、運營成本還有長期資產的折舊攤銷(會計上會把與商品直接相關的折舊攤銷計入商品成本)而來。EBIT反映了成本費用與長期資本性支出(通過折舊)對企業(yè)盈利的影響。

聯想到勤勤之前提到的“自由現金流” 是經營凈現金流減掉長期資產資本性支出(Capex),這與EBIT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接下來聊聊EBITDA

EBIT加上折舊和攤銷就是EBITDA——未計利息、稅項、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,可以看做是企業(yè)經營現金流的代表,而不是字面上稱的“利潤”。

與EBIT一樣,該指標反映了企業(yè)未受其資本結構和稅收影響的凈現金流情況。

如果您對間接法下的現金流量表熟悉的話(如下表所示,不考慮其他情況),就很容易理解EBITDA為什么可以代表企業(yè)的經營現金流。因為企業(yè)的“經營現金流”是由凈利潤加回折舊和攤銷、加或減營運資本的變化調節(jié)得到的,這和EBIT加回折舊攤銷得到EBITDA的過程又是異曲同工。

如果您從沒接觸過會計,勤勤就用上面現金流量表的數字來舉例吧:假如勤勤財務咨詢公司今年收入100萬元現金,成本費用合計40萬元(其中含辦公設備折舊15萬元),不考慮所得稅的話,凈利潤60萬元。那勤勤是不是到年底就拿到60萬元的現金了呢?如果不是,是比60萬多,還是比60萬少?

顯然,勤勤拿到的現金是凈利潤的60萬加上折舊的15萬,總共75萬元。道理很簡單,成本費用中的折舊15萬勤勤并沒有用現金支付,這在兩年前購買辦公設備的時候就早已支付了,所以凈利潤要加回15萬,得到75萬就是勤勤最后到手的現金,俗稱軟妹兒。

與EBIT一樣,EBITDA也是一塊完整的大蛋糕,尚未對債權人、政府和股東進行分配。因此,EBITDA是共同屬于債權人、政府和股東的。那這個蛋糕怎么切呢?總的游戲規(guī)則仍是前面所談到的優(yōu)先順序——排座次吃果果(蛋糕),再考慮企業(yè)的資本結構和國家的稅收制度。

EBIT和EBITDA比直接計算現金流更加方便直觀,因此在預測企業(yè)未來財務報表和進行企業(yè)估值上,更能節(jié)約時間。這也是這兩個指標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另一個原因。

最后上場的是咱們眾所周知的凈利潤

凈利潤直接反應在企業(yè)的利潤表上。凈利潤已經是經過上繳所得稅、向債權人支付利息、向優(yōu)先股股東派發(fā)股息,并考慮了企業(yè)的非核心經營(政府補助,變賣資產等利得損失)之后留給持有普通股股東的經營成果。

股東可以分配凈利潤,也可以繼續(xù)投入到企業(yè)之中擴大再生產。

投資者喜歡用市盈率PE(price to earning ratio)來比較公司之間的投資價值。這個指標正依賴于企業(yè)的凈利潤。

三、三指標的聯系和區(qū)別

對上述三個指標討論的總結可以看出:EBIT與EBITDA沒有包含企業(yè)的非核心經營利得和損失,也沒有包含優(yōu)先股息和稅收;而凈利潤把這些全都計算(作為加減項目)在內。

作為企業(yè)股東,只能依照凈利潤來發(fā)放現金紅利或投入企業(yè)擴大再生產;債權人和政府更多的應是看EBIT和EBITDA,它們能夠反映企業(yè)的總體價值。

在這里勤勤埋下一個伏筆:企業(yè)價值(Enterprise Value, EV)僅是對股權人(股東)的價值?還是對債權人、股權人和政府各方面的價值?如果衡量企業(yè)價值,我們是用EBIT、EBITDA還是凈利潤?

許多個人投資者(俗稱小散)喜歡關注企業(yè)的凈利潤,但正如勤勤的一貫主張,凈利潤具有迷惑性,某程度上是最沒實際意義的財務數據。談到這里,有必要再給各位三個理由:

理由之一,凈利潤受到企業(yè)資本結構的影響。假如有兩個公司,公司A有50%的股權和50%的債權;公司B有100%的股權。即使這兩家公司的企業(yè)價值一樣,但他們得到的市盈率PE和凈利潤差別會很大。例如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,后者從股權投資者的角度來講,估值比通用公司高。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,就是通用公司的負債比福特公司多,影響了其股權價值的估值。

理由之二,凈利潤受到所得稅稅收的影響。兩個具有相同企業(yè)價值的公司,享受的所得稅稅率一個15%、一個25%;兩家企業(yè)享受不同的稅前抵扣政策。如果用市盈率PE和凈利潤來判斷這兩家企業(yè)的投資價值,而不仔細的查看它們不同的稅收政策,這是不是太武斷了?那么采用EBIT或者EBITDA是不是準確一點?

理由之三,凈利潤受企業(yè)的非核心、非經常業(yè)務的影響。債權人、投資者在分析企業(yè)價值的時候,通常不會考慮一些非經常、非核心業(yè)務給企業(yè)帶來的收益,如變賣固定資產、獲得政府補助、行政罰款支出等,這些都不是企業(yè)的核心業(yè)務。中國的很多企業(yè)常年依靠政府補助生存,雖然賬面的凈利潤很好看,一旦拿掉政府補助,會虧得一塌糊涂,這樣的企業(yè)在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,還有投資價值么?與凈利潤不同的是,EBIT和EBITDA可以消除這些影響。

長期關注勤勤的讀者會發(fā)現,我在每篇文章中都在黑“凈利潤”。但在實際工作中,咱們千萬不能把這三個指標孤立起來分析。

一個合格的財務、投資分析師,一定會在充分理解各項指標真實內涵的前提下,綜合運用各項指標,找出影響它們之間的影響差異,并做出合理解釋。

這些差異的落腳點,就是企業(yè)背后的故事,幫助我們做各種決策,這是財務分析的意義所在。也是人優(yōu)于機器,不被機器取代的競爭力所在。

怎么理解企業(yè)背后的故事,讓我們接下來舉兩家公司實戰(zhàn)一番。

四、案例分析

為了讓舉的例子更有對比效果,勤勤挑選了兩家截然不同的美國公司:一家是我們熟悉的Linkedin領英;一家是我們不太熟悉的Steel Dynamics (SD)鋼鐵動力。

前一家高科技互聯網公司成立于2003年(已被微軟收購),是為專業(yè)人士求職的社交網絡,屬于輕資產行業(yè);

后一家傳統(tǒng)型鋼鐵公司成立于1993年,為其他行業(yè)提供各種金屬建材,屬于重資產行業(yè)。

兩家公司成立時間正好差別10年,前者仍在飛速成長,后者已進入穩(wěn)定經營期。

首先來看看領英,下面是它某一年的現金流量表、利潤表、EBIT和EBITDA的取數計算過程:

不要被現金流量表眾多調節(jié)項目嚇住,我們只注意一頭一尾“凈利潤”、“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(CFO)”與中間加回的“折舊和攤銷”三個數字即可。

兩種顏色的線條代表了由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得出EBIT、EBITDA的取數路徑。

鋼鐵動力SD某一年的現金流量表、利潤表、EBIT和EBITDA的取數計算過程:

得出兩家公司的EBIT、EBITDA后,接下來列表對比分析三個指標:

領英 Linkedin

鋼鐵動力 SD

先看看Linkedin左邊的EBIT,與“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”和“自由現金流”相比,EBIT更接近于后者;奇怪的是右邊的EBITDA比EBIT還要更接近于自由現金流(前面理論部分提到的是EBIT更近似于自由現金流)。Steel Dynamics的EBIT更接近于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(前面理論部分提到的是EBITDA更近似于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)。

表面上看這和原理矛盾,為了解決這個矛盾,我們得深入分析,挖掘企業(yè)的故事。

發(fā)現之一:從Linkedin的“現金流量表”發(fā)現其營運資本的變化為120.3,占當年收入的8%,股票性福利為193.9,占當年收入的13%;而Steel Dynamics兩者分別為-129.9和15.5,比例為2%和0.2%,遠遠小于Linkedin。

發(fā)現之二:資本性支出方面,Steel Dynamics的支出為186.8,Linkedin的支出為278.0。兩個絕對數字上看不夠性感,我們無法直觀感受數字的含義。勤勤以前提到過,不同公司對比需要把絕對數字轉換成相對比例,分子是要比較的指標,分母用一個可以代表規(guī)模的數據,如收入。Linkedin的資本支出占收入比為18%,而Steel Dynamics的比例僅為3%,巨大的差別!年輕的Linkedin處于飛速發(fā)展階段,每年都有大量的長期資本投入;而Steel Dynamics已步入中年,業(yè)務穩(wěn)定,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。

因此我們得出的解釋可以是:Linkedin在巨大營運資本變化、巨大的股票性福利(用于激勵員工,這是科技型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常用的方式)和巨大的資本性支出的影響下,得到了不合乎常規(guī)的表現。

在實際的工作當中,勤勤經常發(fā)現:書本上的理論和實際的脫節(jié)。

這兩個公司的例子正能說明理論是美好的,但現實是骨感的。

假如兩家公司都在同一個行業(yè),都處于同樣的發(fā)展階段,我們可以期望這些指標能夠一定程度上符合原理:EBIT更接近于自由現金流,EBITDA更接近于經營性凈現金流。但在這里恰恰不是,這是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戰(zhàn),正好能成為我們經驗的積累。

五、如何選用這三個指標

最后,讓我們來解決第一篇的提到的現實問題:什么情況下選用這三個指標中的一個或者組合?

通常而言,如果分析師想反映資本性支出Capex的影響,EBIT比EBITDA優(yōu),因為前者能通過折舊的形式捕獲Capex的影響。

EBITDA常用于分析資本性支出影響不是很大的公司,如軟件、互聯網、咨詢公司等。這些公司的研發(fā)支出比固定資產等的支出更重要。

在本例中,如按照上述“通常而言”,您可能要優(yōu)先采用EBITDA分析LinkedIn,因為它是互聯網輕資產公司。但勤勤告訴你LinkedIn的資本性支出巨大,對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和估值有相當大的影響,因此應該靈活選用EBIT。

勤勤在這里老是兜圈子,推翻自我,不過有一條金科玉律想要給各位分享:選用EBIT還是EBITDA不能只看行業(yè),還要看企業(yè)發(fā)展階段。

如果企業(yè)成長迅速,有大量的資本性支出,優(yōu)先考慮EBIT。如果企業(yè)已進入穩(wěn)定成熟期,沒有大量的資本性支出,其影響不大,可以考慮EBITDA。

另外國際上作為銀行等債權人,喜歡用EBITDA與其他指標的比率來約束債務人,在貸款合同中約定債務人的“債務/EBITDA比”不能高于某個數字,“EBITDA/利息比”不能低于某個數字,不然的話就是合同違約,銀行有權收回貸款或讓債權人補充抵押物。在這里選用EBITDA的目的是消除折舊對蛋糕大小的影響。很多企業(yè)喜歡通過改變折舊的方法來調節(jié)利潤,EBITDA正好不受這種操縱的影響。

最后,勤勤要重申的是:我們千萬不能把這三個指標孤立起來分析,一個合格的投資分析師,一定會在充分理解各項指標真實內涵的前提下,綜合運用各項指標,找出影響它們之間的影響差異,并做出合理解釋。

這些差異的落腳點,就是企業(yè)背后的故事,幫助我們做各種決策。這才是財務分析的意義所在。

六、總 結

記住,凈利潤只是普通股股東分得收益蛋糕的最后一塊而已。債權人、政府和股東三方面怎么分配決定了最后這塊蛋糕的大小。

EBIT反映了企業(yè)營運資本和長期資本投入的影響,這和自由現金流受到營運資本和長期資本投入影響類似,所以有些時候可以把EBIT看做是自由現金流。

EBITDA是由EBIT加上折舊攤銷DA得到,不完全等同但類似于經營性現金流。

EBIT和EBITDA與現金流做類比的原因是前兩者比后者容易獲得,特別是在預測公司未來價值的時候。

全文畢,感謝您寶貴的時間!

微信公眾號「勤勤的財經教室」首發(fā),轉載請注明;

如有任何專業(yè)、學業(yè)、職業(yè)發(fā)展問題,請試試付費問答,知友的反映都還不錯。

我的教學(兼生活)抖音號:cpatgk

推薦閱讀:

徹底理解“遞延所得稅”

徹底理解“資本性支出”

徹底理解“自由現金流”

申明:如本站文章或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處理!

上一篇:信陽市六高什么時候開學(信陽市六高老師名單)

下一篇:循環(huán)水冷卻器(冷卻水循環(huán)機)

返回
136 1768 0498
  • 微信號:136 1768 0498微信二維碼